Cherry Bee

因應氣候變遷的必備常識,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是什麼?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其他

撰写: 2024-06-25

撰写: 2024-06-25 13:51

今天要來深入了解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這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機制。相信許多人聽過這個名詞,但究竟是什麼?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

在深入探討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關係。

氣候變遷是指地球平均溫度長期上升的現象

也被稱為全球暖化,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存在於大氣中,具有維持地球溫度恆定的作用。然而,由於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地球溫度過度上升,進而導致氣候變遷。

  • 主要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亞氮(N₂O)等。

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增長和產業發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急劇增加。這使得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加速了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影響,也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因此國際社會正積極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基本原理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是一種利用市場機制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制度。

其基本原理如下:

為國家或企業設定溫室氣體排放許可量。每個主體會被分配一定量的排放權。如果主體想要排放超過分配量的溫室氣體,就必須從其他主體購買排放權。反之,如果主體排放量低於分配量,則可以將剩餘的排放權出售給其他主體。

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並鼓勵自願減排。此外,交易過程中會形成價格,市場參與者會根據價格變動決定是否減排。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考慮減排成本和效益,做出合理的決策。

排放權交易制度已在許多國家實施,政府每年都會設定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並透過排放權交易制度來達成目標。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導入現況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際社會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之一,正逐步在全球推廣。截至2023年,已有60多個國家實施或計劃導入國家層級的排放權交易制度,區域層級則有歐盟(EU)、美國加州等10多個地區正在實施。

歐盟(EU)自2005年起對其成員國實施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排放權交易制度。歐盟透過排放權交易制度設定了目標,要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40%,並之後推動修訂案,要在2030年將排放量減少55%。

美國以州為單位實施排放權交易制度,其中加州於2006年率先導入美國首個排放權交易制度。此外,紐約州、新澤西州、麻薩諸塞州等多個州也實施排放權交易制度,聯邦政府也正在考慮導入排放權交易制度。

中國自2017年起實施全國層級的排放權交易制度,北京、上海、深圳等7個地區則在2013年起透過試點計畫實施區域層級的排放權交易制度。

日本自2013年起在東京、大阪等部分地區實施排放權交易制度,並計劃於2023年起實施全國層級的排放權交易制度。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的經濟影響

排放權交易制度賦予企業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同時提供經濟誘因,鼓勵企業自願參與。

  • 企業可以透過購買排放權或出售超額完成的排放權來節省成本,並藉此提升競爭力。
  • 排放權價格波動也可能帶動金融市場發展。排放權交易市場活躍後,可能出現排放權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有助於金融產業發展。

但也存在負面影響。

  • 排放權價格上漲可能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進而引發物價上漲。
  • 分配不足或規範失敗可能導致投機交易等問題。

因此,為了將這些影響降到最低,需要政府制定精準的政策。透過適當的排放權分配和市場穩定措施,可以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達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限制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允許企業交易排放權。

這可能對企業的經營策略產生重大影響。

  •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可能增加企業的成本,因為需要購買排放權或投資額外的設備來減少排放量。這可能損害企業的獲利能力,因此企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應排放權交易制度。
  • 但也可能成為企業的機會。透過減少排放量,企業可以先發制人地因應環境規範,藉此提升企業形象、贏得客戶信任。此外,企業還可以透過排放權交易創造新的收益。

特別是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比重高的國家,為了確保國際競爭力,需要積極投入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研發和排放權交易策略規劃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優缺點

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優點如下:

  • 利用市場機制降低溫室氣體減排成本。也就是說,個別企業可以透過購買排放權,而不是直接減排,來達到更具成本效益的目標。
  • 相較於直接管制,具有更高的彈性。企業可以靈活因應景氣變動、生產設施的新增或擴建等不可預期的狀況。
  • 透過與國際碳市場連結,有效達成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歐盟(EU)、美國、中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已實施或計劃導入排放權交易制度,透過這些國際碳市場之間的連結,可以為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做出貢獻。

缺點則包括:

  • 排放權價格波動性可能導致不確定性,進而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 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出現道德風險。例如,企業可能利用鬆散的規範進行非法排放行為,或操縱排放量測量方式等。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成功案例

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排放權交易制度成功運作的案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

歐盟自2005年起對其境內1萬5千多家企業實施排放權交易制度。制度實施後,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中,2020年的排放量仍較前一年減少7%,取得了顯著成果。

這些成果顯示,歐盟積極推動排放權交易制度和其他氣候變遷因應政策所獲得的成果。

讓我們一起為環境保護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