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財務比率
- #淨利
- #稅前利益
- #分析
- #損益表
撰写: 2024-07-16
撰写: 2024-07-16 14:00
在閱讀財務報表時,經常會看到淨利與稅前利益,它們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卻是不同的概念。兩者都是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但計算方式和意義卻有所不同。
因此,通過比較這兩個指標,可以了解企業的稅負水平和實際利潤規模。如果稅前利益很高,但淨利卻很低,則表示稅負較重;反之,如果淨利很高,但稅前利益卻很低,則表示營業外支出較大或享受了稅收優惠。
在分析損益表時,利用主要財務比率可以更客觀地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主要的財務比率包括以下幾種。
綜合分析這些財務比率,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這有助於企業制定策略和做出投資決策。
在分析損益表時,掌握變動事項非常重要。透過分析變動事項,可以更準確地掌握企業的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
分析變動事項的方法如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損益表是如何閱讀的。以下是虛構企業A的2021年損益表。
科目
金額
營業收入 100,000,000元
銷貨成本 60,000,000元
營業毛利 40,000,000元
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 20,000,000元
營業利益 20,000,000元
營業外收入 5,000,000元
營業外支出 3,000,000元
稅前淨利 22,000,000元
所得稅費用 4,400,000元
本期淨利 17,600,000元
以上損益表可以簡單總結如下。
-2021年營業收入為1億元,銷貨成本為6,000萬元。
-營業毛利為4,000萬元(營業收入-銷貨成本)。
-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為2,000萬元。
-營業利益為2,000萬元(營業毛利-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
-營業外收入為500萬元,營業外支出為300萬元。
-稅前淨利為2,200萬元(營業利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所得稅費用為440萬元,本期淨利為1,760萬元(稅前淨利-所得稅費用)。
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透過損益表來確認企業的獲利能力。損益表是財務報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務必牢記這些內容,並將其應用於實務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