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 Bee

財務狀況分析所需的損益表 2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其他

撰写: 2024-07-16

撰写: 2024-07-16 14:00

了解淨利與稅前利益的差異

在閱讀財務報表時,經常會看到淨利與稅前利益,它們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卻是不同的概念。兩者都是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但計算方式和意義卻有所不同。

  • 稅前利益是指從營業收入中扣除銷貨成本、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營業外收入後,再加上營業外支出和所得稅費用。也就是說,它代表在繳納稅款前的利潤。
  • 淨利是指從稅前利益中扣除所得稅費用後所得的金額,代表企業在支付所有費用後最終剩餘的利潤。

因此,通過比較這兩個指標,可以了解企業的稅負水平和實際利潤規模。如果稅前利益很高,但淨利卻很低,則表示稅負較重;反之,如果淨利很高,但稅前利益卻很低,則表示營業外支出較大或享受了稅收優惠。

透過主要財務比率分析進行財務健全性評估

在分析損益表時,利用主要財務比率可以更客觀地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主要的財務比率包括以下幾種。

  • 獲利能力比率:反映企業創造利潤的效率。主要的獲利能力比率包括資產報酬率(ROA)、權益報酬率(ROE)和銷貨毛利率等。透過這些指標,可以評估企業的獲利能力,並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
  • 安全性比率:反映企業的財務安全性。主要的安全性比率包括負債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透過這些指標,可以評估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以及短期債務違約風險。
  • 活動性比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效率。主要的活動性比率包括存貨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等。透過這些指標,可以評估企業的資產利用情況,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 成長性比率:反映企業的成長趨勢。主要的成長性比率包括營業收入成長率、營業利益成長率、淨利成長率等。透過這些指標,可以評估企業的成長性,並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綜合分析這些財務比率,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這有助於企業制定策略和做出投資決策。

損益表變動事項分析方法

在分析損益表時,掌握變動事項非常重要。透過分析變動事項,可以更準確地掌握企業的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

分析變動事項的方法如下。

  • 營業收入變動分析:是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營業收入增加,表示企業的獲利能力提升,成長潛力也較大。反之,營業收入減少,則表示企業的獲利能力下降,可能面臨危機。需要考慮季節性因素、景氣循環、競爭對手的出現等因素。
  • 費用變動分析:與營業收入同等重要,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需要掌握人事費用、材料費用、廣告費用等費用的變動情況,並分析其原因。透過分析,可以尋求降低費用、提高獲利能力的途徑。
  • 營業外損益變動分析:需要掌握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股利收入等的變動情況。透過分析,可以評估企業的財務安全性,並制定資金籌措計畫。
  • 所得稅費用變動分析:所得稅費用是決定企業最終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須掌握其變動情況。會受到稅務稽查、稅法修訂等因素的影響。
  • 淨利變動分析:最後,掌握淨利的變動情況也很重要,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各個項目進行分析。透過分析,可以評估企業的經營績效,並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透過實際案例練習閱讀損益表並進行總結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損益表是如何閱讀的。以下是虛構企業A的2021年損益表。

科目

金額

營業收入 100,000,000元

銷貨成本 60,000,000元

營業毛利 40,000,000元

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 20,000,000元

營業利益 20,000,000元

營業外收入 5,000,000元

營業外支出 3,000,000元

稅前淨利 22,000,000元

所得稅費用 4,400,000元

本期淨利 17,600,000元

以上損益表可以簡單總結如下。

-2021年營業收入為1億元,銷貨成本為6,000萬元。
-營業毛利為4,000萬元(營業收入-銷貨成本)。
-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為2,000萬元。
-營業利益為2,000萬元(營業毛利-銷貨費用和管理費用)。
-營業外收入為500萬元,營業外支出為300萬元。
-稅前淨利為2,200萬元(營業利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所得稅費用為440萬元,本期淨利為1,760萬元(稅前淨利-所得稅費用)。

結語

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透過損益表來確認企業的獲利能力。損益表是財務報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務必牢記這些內容,並將其應用於實務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