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 Bee

評估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營業利益率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经济

撰写: 2024-08-04

撰写: 2024-08-04 14:04

可以說是企業心臟的'營業利益率',我們將深入探討。

什麼是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是評估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指的是營業利益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也就是說,企業銷售商品或服務所獲得的銷售收入中,扣除所有營業活動相關費用後所剩餘的純粹利潤,再除以銷售收入所得的數值。

這項指標對於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非常有用,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在評估企業財務狀況時,通常會將其作為參考依據。營業利益率越高,表示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好,也代表企業的競爭力和成長潛力較佳。

一般來說,不同產業的營業利益率有所差異,製造業或流通業等產業的營業利益率可能達到10%以上,而服務業或金融業等產業的營業利益率則相對較低。此外,營業利益率也會受到景氣變動、競爭環境等因素影響,並可能因企業進行組織重整、降低成本等措施而有所改善。

營業利益率的計算方法

營業利益率可以透過以下公式計算。

  • 營業利益率 = (營業利益 / 銷售收入) x 100

其中,營業利益是指銷售收入扣除銷貨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後的金額。

例如,某企業的銷售收入為1,000億元,營業利益為200億元,則該企業的營業利益率為20%。

如果銷售收入不變,但營業利益增加到300億元,則營業利益率將提高至30%。由此可見,營業利益率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營業利益率的重要性及應用

營業利益率是評估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投資者會根據此指標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銀行在進行貸款審核時也會參考此指標。

  • 越高,表示企業的競爭力越強。也就是說,企業擁有較高的技術實力或品牌價值,可以向客戶收取更高的價格,或以較低的成本生產產品。
  • 有助於評估企業的穩定性。即使景氣變動導致銷售收入波動,但如果營業利益率能維持在一定水平,則表示企業擁有穩定的獲利結構。
  • 可用於預測未來發展。可以分析過去的營業利益率趨勢,預測未來的發展狀況或設定目標,也可以與同業平均水平進行比較,了解企業的相對位置。

營業利益率在企業獲利能力分析中的地位

在財務報表中,除了營業利益之外,還有銷貨毛利、稅前淨利、本期淨利等指標可以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然而,營業利益率之所以被視為最重要的指標,原因如下。

  • 反映純粹的營業成果。銷貨毛利是指銷售收入減去原材料成本等製造成本後的金額,未考慮銷售和管理費用,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的營業活動成果。而營業利益則是在銷貨毛利基礎上,扣除人工成本、廣告費用、租金等銷售和管理費用後的金額,更能反映企業的實際營業成果。
  • 可以衡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營業利益反映企業核心業務的經營狀況,是在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前的利潤,因此對於評估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指標。本期淨利是指營業利益扣除營業外損益和所得稅後的金額,反映股東的收益,即可分配利潤,但它會受到與主營業務無關的因素影響,因此,在判斷企業的長期獲利能力和成長性方面,營業利益率更為適合。

各行業營業利益率比較分析

各行業的營業利益率差異很大。根據韓國銀行發布的『2021年企業經營分析』資料顯示,去年國內非金融營利法人741,408家的平均營業利益率為6.6%。

製造業的營業利益率為9.0%,比上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受半導體出口增長等因素推動,電子、影像、通訊設備(13.2%)和煉油(22.8%)等主要行業的營業利益率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服務業的營業利益率為4.8%,比上年下降了0.7個百分點。這是因為住宿和餐飲業(-26.9%)、藝術、體育和休閒業(-10.2%)等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打擊的行業的營業利益率較低。

建築業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營業利益率從5.2%下降至4.4%。

由此可見,即使是在同一產業類別中,不同細分行業的營業利益率也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在評估企業獲利能力時,應考慮行業的特殊性

結語

今天我們探討了用於評估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營業利益率。

评论0